第16章 生存之道

  沉思了好一会儿的屈原,忍不住想探探这个孩子的底,“那老夫且问你一问,《四子书》里孔子有云: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;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你可知,是何意呢?”   仔细聆听的小宋玉低头想了想,恭敬回道:“圣人告诫弟子,做人要懂得孝顺父母,友爱兄长,为人处事要谨慎小心、讲信用,能用爱来对待百姓,就算是仁德之人,不仅如此,余的时间还要努力学习,充实自个儿的知识,这样才有机会报效国君。”   “好孩子,你说的很好。”拍拍小宋玉的肩膀,开怀一笑的屈原,对着一旁的周伯说:“待明日起,你就带着玉儿到学塾,和那些孩子们一起听课吧!”   周伯见宋玉小小年纪,就能将圣人孔子的话,阐述得如此精辟,也是受惊不小,连忙回:“唯。”   一脸欢喜的宋玉,连忙恭身拜道:“玉儿谢大人。”   学塾是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学制,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、党有庠、术有序、国有学。”但凡有点家世背景的士大夫,都会请当朝或退休的官员,到府里指导、教育自家子弟,以便日后从政为官。   屈原身为楚国左徒大夫兼太子傅,即使朝政再繁忙,也不忘抽空教育楚国这些未来的栋梁。   周伯按屈原的吩咐,将小宋玉带到学塾和大家一起研习,这里除了屈氏、景氏、昭氏三班贵族的子弟外,还有一名较为年长的孩子,名叫唐勒,因其文采过人,被屈府的门客引荐入学。   按理,宋玉的年纪、个子都小,应该安排坐在最前头,但考虑到三班贵族们的强势和霸道,斟酌再三的周伯,还是让宋玉到后头与唐勒一起,以免招惹其他人的不快。   可即使思虑再怎么周全的周伯,也很难让外表出众的宋玉,不引起其他孩子们的注意。   尤其,在得知宋玉是屈原从外头捡回来的乡野穷小子时,几个仗势欺人的世家公子,无不想找机会羞辱他。   幸好,周伯派来的小厮,总是一下课就将宋玉立马接走,省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   转眼五年过去,宋玉在屈原的教导下,辞、赋皆有见长,甚至凌驾于早先入学的世家子弟之上。   几位公子纷纷揣测,长期寄居在屈府的宋玉,是否私底下受太傅的个别指导,才得以进步神速。   这日,拿着竹简坐在前方的屈原,正在讲解四书五经里的《易》,也就是后世所称的《易经》。   《易经》是部阐述天地万物变化的古老经典,也是古人智慧与文化的结晶,有着“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的美誉。   《易经》分为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三个部分,楚人素有崇巫尚卜的信仰传统,而“卜筮”更能对事物的发展,进行更准确、客观的预测。   楚宫中就有为国君占卜的巫尹,专责传达天帝的旨意,还有负责祭祀的沈尹氏,让楚国君主的愿望得以上达天听。   至于,巫尹要如何从占卜出来的卦象中,准确判断事情未来的发展与趋势,引起宋玉不小的好奇。   “天气为归,地气为藏,木气为生,风气为动,火气为长,水气为育,山气为止,金气为杀……”诸位公子,宋玉和唐勒,跟着屈原一起朗朗背诵。   《易经》虽然是集哲学、政治、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经典,但既有巫尹代劳,他们这些公子们也就无须亲力为之,所以,都听得有些意兴阑珊,唯有宋玉伏案,学得津津有味。   昭氏的嫡子昭唐早就看宋玉不顺眼了,因着屈原朝中有事提早离开,小厮又还未来得及接人,便趁机将宋玉桌案上的竹简给抢了过来,并大声喊道:“瞧瞧这没爹的落魄穷小子,居然学得比咱们都有模有样啊!”   闻言的几位贵族子弟见状,哄堂大笑。   连忙站起的宋玉一惊,正想将竹简抢回去,却又怕得罪昭唐,只好恭敬说道:“还请公子唐将竹简还予小人。”   “急啥?”身材魁武的昭唐故意将竹简举高,并走入公子们中,讥讽道:“来来来,让咱们瞧瞧,穷小子都写了些啥?”   几位公子见屈原不在,没人能当宋玉的靠山,于是,壮着胆子与昭唐一起瞎闹了起来。谁知,高声喧嚷的昭唐还没有开始念,便有人趁他不防,将昭唐手上的竹简又给抢了去。   “谁!谁小子胆子恁大,敢找本公子的碴。”一阵怒火的昭唐,抡起拳头就要揍人。   “他写了些啥都不关你们的事,大家都是同窗,何必找人麻烦。”说话的,正是景氏的嫡长子──景差。   语毕的景差,将竹简还给众人身后的宋玉,再说道:“太傅常告诫咱们,学习不论身分贵贱,难道,你们连太傅的话都敢不听了吗?”   众人你看我、我看你,谁都不想招惹这位景氏的大公子,于是纷纷无趣的散开。   感觉被打脸的昭唐,气得回嘴道:“你我同为芈姓分支,为何反替一个外人说话?”   “宋玉生在楚国,长在楚国,和咱们一样受太傅的教诲,何来的外人之说?”   景差拉着宋玉的手,走入公子们中,“况且,现下楚国正是用人之际,大王广召民间贤德有才华之人,指不定来日,宋玉便是我朝堂上的栋梁贤才。”   “就凭他那来路不明的身世?”昭唐大笑。   景差是景氏嫡子,虽然年纪尚轻,但从小耳濡目染,对朝堂之事也多有了解。   谁都知道,楚国朝政早由令尹子兰和屈氏、景氏、昭氏三班贵族把持,熊横虽是国君,但根本没有实权。   所谓的广召民间贤德,不过是顺应朝臣庄辛的意思,至于,所谓的贤德能否真正入朝为官,还不是贵族们说了算。   只是,宋玉既是屈原亲自带回来的,学习又比他们这些公子认真有长进,日后若是由屈原引荐,要登上楚国朝堂也不是不可以。   思及此,景差不得不替宋玉辩驳:“昔有鲁人颜子,虽然家境贫穷,却能安贫乐道;为人聪敏好学,闻一便能知十;就连圣人孔夫子都赞其品性优越,有贤德。由此可知,富贵、贫困并不能贬抑一个人的才华与德性,诸位又何需拿宋玉的出身作文章呢?”   昭唐不过是想藉机数落宋玉,不想景差却为了一个贱民出头,昭唐知道自己说不过景差,愤愤咬牙后,冷哼一声,甩袖而去。   众人不愿见罪于景氏嫡子,于是,也纷纷跟着逃之夭夭。   面对昭唐的仗势欺人,拿回竹简的宋玉始终不发一语,但心里对景差的果敢和仗义直言,钦佩不已。   见公子们走后,宋玉慎重的对着景差深深一揖,“谢公子差,子渊感激不尽。”   “我只是见不惯他们老是欺负你,没什么好感不感激的。”不以为意的景差拉住宋玉的手,小声道:“他们都说你住在屈府,肯定受太傅不少关照,都心生不平呢。”   眉眼一皱的宋玉,谨慎回道:“这五年来,子渊确实受太傅不少关照,食、衣、住、行无不妥贴,但绝非公子唐口中的私下授受。”   景差知道宋玉向来不多话,没想到口风这么紧,于是故作轻松,笑道:“那是,即使像我这么有天分的,太傅都未曾私下多教我一些,可见太傅对所有弟子都是平等的。”   “公子差是人中凤凰,辞、赋皆得自太傅真传,太傅又何需再多教你呢?”   “没想到你平日少言语,一出口便惊人,难怪太傅喜欢你。”   对景差的恭维,宋玉没再多解释,像他这么贫贱的出身,小心避开贵族间的争斗,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。   时光荏苒,宋玉来到屈府已经十年,年纪渐长的他,比起同龄的孩子都要懂事、稳重,所以,便跟着周伯打理起屈府的大小事,并负责抄写屈原从各国带回来的诗辞、经书,日子过的还算充实。   周伯可怜宋玉,整日挂念孤独守在城外的母亲,于是,经常利用外出办事的名义,让宋玉一同乘车去照看。   宋母得知儿子在屈府受到重视,也不禁宽慰,总是勉励儿子,能早日成为屈府的门客,为亡父争光。   可此时的屈府,却笼罩在一片不安的乌云之中。   大殿上,坐在王座的熊横一脸铁青,子兰立在一旁,肃穆的屈原和靳尚则站在大殿中央,两侧的朝臣们交头接耳,面露惧色。   “大王,秦王自打下韩国后,就对我虎视眈眈,大王应当赶紧命将士们操练兵马,以期能与日渐壮大的秦国相抗衡啊!”好不容易等来熊横上朝,洞察秦王嬴稷野心的屈原,不得不出言提醒。   “左徒大人,现如今我与秦国相安无事,你这是要故意挑起两国争端吗?”受秦相张仪挑拨的靳尚,当然极力反对抗秦。   “相安无事?靳尚,秦王狼子野心,天下谁人不知,大王怎可贪图一时安逸,而故作不知呢?”可屈原的这番直言进谏,却让不以为然的熊横,冷哼一声。
第16章 生存之道
我和三个神仙不得不说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