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选举

   场地前面竖着一块黑板,黑板上写着四个名字,分别是四个车间的小队长:沈云帆、郑三成、马国强、杨五一。   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沈云帆和郑三成。   沈云帆的父亲沈文武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,也是又红又专的退伍军人。   说起沈文武,那可是十里八乡人人皆知的传奇人物。   从小饱读诗书,后来弃笔从戎,功成名就后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辞去高官,返乡成婚,甘为布衣,进石材城以刻字为生,在乡里算是富裕。   可能因为见惯了生死,沈文武对儿女特别宠爱。沈云帆不愿读书,初中还没毕业就不想读想去城里学木匠。沈文武的宗旨是三十六行,行行出状元,于是笑呵呵地送他去城里最有名的陈木匠那里学艺。   沈云帆虽在农村,却从小衣食无忧,没吃过苦。别看他读书不怎样,但对木工手艺特别感兴趣,在一众师兄弟里出类拔萃,父亲很是欣慰。   英俊潇洒的沈云帆特别爱时髦,穿衣打扮总是引领潮流,父亲也常常塞点钱给他买衣服。   后来棉纺厂招工,他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能言会道得到了厂长王立农的赏识,成为一名吃商品粮的合同工。   沈云帆为人很大方,又喜欢开玩笑,在厂里人缘极好,大家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,特别是同门师兄刘大伟,更是他最坚定的拥护者。   而郑三成家庭相比就特别困难,他勉强读到高中毕业,正好厂里招人,郑三成凭着高中毕业的资格报了名,并顺利地进了厂。   郑三成高高瘦瘦,特别肯吃苦,事事以高标准要求自己,每天总是第一个来上班,最后一个下班,每次都是受表彰的对象,王厂长很器重他,是沈云帆的有力竞争者。   马国强是他们的大哥,当兵转业,来棉纺厂只是做个跳板,很快就会调动,所以他对竞选一副无所谓的态度。   马国强很喜欢沈云帆,沈云帆也把他当做大哥。   杨五一是从县委办公室主任的亲戚,他虽然也参与了竞选,但大家都知道他志不在此,因为,他对十月份高考志在必得。   因此这场竞选在沈云帆和郑三成两人之间展开。   沈云帆看看郑三成,只见郑三成瘦瘦高高,周正白皙的脸庞上是一本正经的表情,不由觉得有些好笑。   郑三成还是一如记忆中的样子,表面看起来忠厚上进,实则争强好胜,骨子里透出心机与算计。   前世他就吃过郑三成的亏,不知道郑三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,口蜜腹剑,还被郑三成的话所骗,将这次机会让给了郑三成。   原来,在竞选的前三天,郑三成找到沈云帆,说得声泪俱下:“郑师弟,我家两个哥哥结婚欠了好多债,父亲年龄大了做不动,母亲常年卧病在床,如果这次我当上了主任,就可以转正,工资也高出很多,我家就可以早日还清我们的债务,还可以带母亲去看病了……”   郑三成用手抹着眼泪,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,看到郑三成这个样子,善良的沈云帆心软了。   他想,反正家里情况不错,他也不差这点工资,何况父亲的威望在,他转正不过是迟早的事,有什么可担心的?再说他年龄最小,有的是机会,这次就不跟郑三成争了吧。   沈云帆动了恻隐之心,后来,竞选中他并没有用尽全力去努力,演讲也是敷衍了事。   因此,他和郑三成戏剧性地平局。   王厂长有意无意地偏向郑三成,做沈云帆的思想工作,让沈云帆发挥谦让的精神,将这个机会让给了郑三成。   沈云帆就这样与主任一职失之交臂。   原以为不过是一件小事,没想到郑三成当上了主任,还得到了去海市进修的机会。   棉纺厂机器很先进,据说是从国外进口的,厂里派郑三成先去海市培训,再回来教他们。   郑三成抓住了这个机会,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,工资一涨再涨,还娶了当年的校花也就是李玉婷的闺蜜钱玉兰。   后来王厂长因为作风问题被人举报了,经过调查,情况属实。王厂长怎么也想不到,那么隐秘的事居然会被人知道,这一定是内部人举报的。   厂里人都猜测是郑三成搞的鬼,但一没有证据,最主要是郑三成趁机得到了厂长一职,大家都敢怒不敢言。   郑三成当上了厂长,开始露出了他贪婪无厌冷酷无情的本质。   十年后,他不仅抓住体制改革的漏洞,将偌大一个棉纺厂变成他和其他几个亲信的私有财产,还将沈云帆和与沈云帆交好的那一批工人定为第一批下岗人员。   沈云帆那个后悔啊,他那时候还不到三十,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。且有父亲沈文武的人脉在,他愤而辞职去深市闯荡,经过一番打拼,又得到了父亲战友的帮助,几年后事业上也算小有成就。   但曾经跟随他的那一批兄弟大部分人到中年,有人是双职工,同时下岗,一时孤苦无依,又无一技之长,只能做最低下的工作,受尽了冷眼。有人靠卖苦力勉强维持生计,过着人下人的生活。很多人最后身体状况不佳,甚至他们的子女也不得不过早承受经济负担,辍学打工。  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他的师兄刘大伟,当初因为上有老下有小,没有跟他一起去深市,而留在老家。   下岗后刘大伟选择了油漆工。那时候防护措施不到位,又没有环保意识。日积月累,油漆中的有害气体被刘大伟吸进了身体里,导致他得了绝症,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。   想起刘大伟,想起那一帮兄弟,他心中那口气他怎么也咽不下。
第二章 选举
重生创业年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