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5 县试2

  周县令和马考官在上面聊得欢,下面的考生瞧着他们扫一眼考场然后说着什么,一个个心惊胆战,以为在说自己呢!   所以说,科举考试,学识和强大的心理,缺一不可。要知道,考官们不仅会坐在上面表情严肃地监考,还会下来走动,看看大家的答题情况。   心态不够好的,发现考官在一旁,很容易受影响,写错字或者是污了卷子,那是常有的事。   何子仪心态好,按照在家训练的方法,很快打好了草稿,开始一笔一画认真答题。午饭吃的馒头片,被做得小小的,一口一个,方便还不会弄脏手。   写完后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好几遍,确定没有错别字和忌讳,这才放松下来。   紧绷几个时辰,等写完了,才觉得脖子都僵硬了。放好笔,何子仪转动了几下脖子,一抬头就发现旁边站了个人,不知道站了多久了。   何子仪猛不丁发现考官,差点条件反射站了起来,好在反应够快控制住了自己。   不是别人,正是周县令。见何子仪发现了,他慢慢踱步向前,观察其他考生去了。   何子仪悄悄大喘气,不知道自己怎么惹了县令的关注。话说,那个诗是不是做得太普通了些?神经大条的他,很快把县令忘在了脑后,开始研究诗帖还有没有进步空间。   不过很快他就放弃了,算了,他骨子里就不会风花雪月那一套。颜先生经常评价何子仪的诗,除了对仗工整,其余毫无优点,全是匠气之作。   县试都是当日交卷,考生必须在天黑前完成答卷。按理说第一天应该相对轻松,可惜今年周县令不按常理出牌,等到了放排的时候,走出龙门,就听得哀嚎一片。   有没答完的,有答得不好的。很快门前乱成一锅粥,每年都要晕倒几个,今年也不列外。   好在周县令早有准备,很快便有衙役前来,扶着晕倒的学子找大夫看诊去了。   何子仪一阵唏嘘,科举是万人过独木桥。十年寒窗苦读,只为一朝金榜题名。若是不能成功,取得最低等的秀才功名,前期付出的时间、钱财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,留给他们的,大概会是家人的嘲讽唾弃吧。   何子仪走到半路就遇到了进来接他的武心、武义。   见他精神饱满,两人肉眼可见地放松下来。   “爷,大娘子在前面马车等你。”   “那快走吧,咱们回家,想来娘在家也等得着急了。”      周县令动作很快,带着考官们挑灯夜战,第二日下午就发案。本来应该隔一日发案的。   通过第一场考试的,才能继续参加第二场考试。   县试虽然是科举入门级考试,但是却一点也不简单。对比现代,大概相当于高考的程度,录取率却还要更低一些,基本等于重本的录取率。   三房的人都在家里等着,武心、武义兄弟两去看榜去了。   石氏坐立难安,不住得朝门口探去:“怎得这么久还没回来?”   连知味上前扶她坐下,“娘,您别着急。颜先生看了相公答的,不是说没问题吗?今年考试的人,足有上千人。您想想,大家都等着看榜,那门口得挤成啥样了?”   “话是这么说,没得到准信,我这心啊,定不下来。”   话音刚落,门外就传来声音,“大娘子,夫人,爷中了!”   武心、武义满头大汗地回来。   “中了就好,中了就好!”石氏乐得眉开眼笑。   何子仪无奈道:“娘,这才第一场呢,难的还在后面。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点?”   连知味问道:“可看到其他公子的名字?”   “大娘子放心,我们兄弟两个都看了,几位爷第一场都过了!”   连知味也不过是顺口一问,何家的底蕴在,第一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   在场的众人都笑了,都是同族,自然欢喜。      第一场上千人足足刷下了六百余人,淘汰率可见一斑。倒不是周县令有意为之,只是第一场的截搭,打了不少人一个措手不及,受此影响,不少人最后的答卷简直大失水准。   周县令自然不愿意让人浑水摸鱼,索性只取中了四百人。   后面几场果然一场比一场难,等最后一场考完,不少考生面色如土。      县衙内,所有的考卷都被密封好送到考官面前。经过几场堪称严苛的淘汰,最开始的千余人,最后一场只剩百余人。   几位考官聚精会神地翻看试卷,好的画圈,中等的打勾,若是差的就直接打叉。   好在府城的生源本来就大大好于下面的县,高淘汰率后留下的考生,极少有被直接打叉的。   马考官跟一旁的刘考官嘀咕道:“还是县令大人有先见之明。我还想着,前面两场是不是太严格,过得人太少了。看剩下这批考生的卷子,可见都是有真材实料的,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量啊!”   刘考官赞同道:“确实,上一场四百份批得脑袋都疼了。这剩下的人,若是放到下面,怕是都能参加府试了。”   周县令在考官中间巡视,不时拿了批好的试卷看看,满意得点头。想来今年的府试,府城的学子定能拔得头筹。   突然间想起,何家这次有五名子弟参考,不知何家是不是如其盛名在外,有些期待他们的最终结果了。   副考官很快将批好的卷子排序好送给周县令过目:“府尊,排在前面的五份考卷,是众考官一致认定此次考试最佳的五份考卷,请您过目。”   周县令接过考卷,把五份考卷放在一起挨个仔细读了一遍,调了其中两个人的位置:“好了,就这样吧。让人拆开密封,按这个顺序,抄写姓名发案吧。”   副考官看自己熟悉的笔迹从第一位移到了第五位,眼神闪了闪,恭敬道:“是。”   心中暗叹,这就是命了。本来想借着周县令上任不久,对本地读书人不熟,钻个空子。那家公子的文章不差,至于在前几名,不过是凭考官们的意见罢了。寻思着回家还是把送过来的东西悄悄还回去,免得日后落下把柄
135 县试2
我在古代开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