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架空时代

果然如郑氏所料,里长等人依旧没打算放过江铃。 她与刘家的过节闹不清楚是非曲直,可她公然对抗蝗神爷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 只这一条罪过,就足以叫人愤恨不已,拿她出气了。 这沉塘之举,是对她最好的惩治方式! 见江铃还是避免不了被沉塘的结局,杜淳的心愈发慌乱起来。 索性,他豁出去了,直接就站在了江铃前面,独自面对起面前几位黑着脸的大爷们。 这些人恍惚间变成了那日杜府中集体赶他离开的杜家人,让他不由打了个寒颤,生出一丝惧怕来,脚步也不由地要往后倒退了。 可想到身后便是江铃,是那个他发誓要豁出性命守护一辈子的女人,他没来由地又生出一股子勇气,再次立定,强装镇定地望着面前众人。 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,到底拱了拱手,启口说话了。 “各位请听在下说一句。大家以为蝗虫乃是天灾,是因人得罪了蝗神,蝗神爷才派来了数不清的蝗虫来啃食粮食,惩戒众生的。据说这两三年来,蝗灾泛滥,肆虐之处无不民不聊生,粮食是颗粒无收,闹得是人心惶惶。在下虽之前一直处境优渥,却也是时有耳闻,此时身处其境,更能感同身受了。” 杜淳慢条斯理地说了这么许多,无非是些人们都清楚的事儿,不明白他再拿出来反复唠叨有何用处? 若不是他们在等着那些人抬猪笼子来,才懒得听这些无聊的言语。 正有人要嗤笑表示不屑的时候,却听杜淳继续自顾自地道:“可大家难道没有听闻过,古人治蝗的事迹吗?在下曾经也是读过不少史书的,包括正史,另有一些野史杂文等,其中就有前朝农业大家徐景奇所著的《治蝗录》。” 若说古人,尤其是这些乡野之人最敬重谁?非钱财满贯的商人,也非地位尊贵的乡绅,甚至掌管他们生杀大权的各位官员们。 他们最敬重的,是那些满腹经纶的先生,一心治学的秀才。 尤其是能写出东西来的“文史大家”,更是被他们敬做神明般,可望而不可及,可敬而不可攀。 是以有些富裕些的庄户人家,就算是砸锅卖铁,也得把家里的子孙们送出去一两个读读书,盼着他能争气些,学有所成给整个家族添点儿光加点儿彩。 此时听杜淳说得头头是道的,他们便晓得他是肚子里有点墨水的,于是一股子敬意也就油然生了出来。 里长更是喜欢跟文人说话的,此时面对着看似肚子里颇有些墨水的杜淳,不由也觉得自己斯文了些,与那些粗鲁的村民大相径庭,挺了挺腰杆,问道:“那你倒是说说,史书上面都说了些什么?” 他们这些连四书五经都没读全的人,更别提去摸那些个言语艰涩的杂书了,是以他也只能权且听一听杜淳的一面之词。 见对方有兴致,杜淳便索性放开了说起来,“《治蝗录》上记载了我华夏从古至今的许多治蝗之法,有明确的地点和时间,还有当地官员与百姓们是如何治理的。就比如前朝嘉和年间,在中原一带出现蝗灾时,当地巡抚蒋政便向皇上提议,应大力灭蝗,并以自己的乌纱帽做赌注,皇帝才勉强答应让他全权处理此灾情。” 听到此处,人们的兴致彻底被激发了起来,有人忍不住催促道:“快说他是怎么治理的?难不成是成千上百的人一起扑打,就把蝗虫给扑打尽了?” “这种笨法子自然行不通。”杜淳莞尔一笑,“他们呀,遵照那蒋政的命令,于往年蝗虫途径的地界挖掘了好长的一道沟壑,在蝗虫来到之际,拿白布遮挡,又有人尽力扑打,再有人费力掩埋……如此齐心协力下,那些蝗虫多数都被掩埋进了土里,再无声息了。” 众人听得张口结舌,“就这么着,一场蝗灾就此止息了?” 这样的灭蝗之法,他们是连听也从没听说过! 杜淳则微微笑着,俨然说书先生一般,等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后,才最后做了总结,“自然的,这土坑若是挖得不够深,掩埋得也不够结实的话,那蝗虫还会卷土重来的。是以如此治蝗,需要重复多次,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跟精力,才能见些成效。至于全部掠杀嘛,自然是不可能的。” 合着这蝗虫是没被那巡抚给铲除干净,蝗灾也仅仅是减轻了一点儿啊?这让期盼的众人颇为失望。 “这《治蝗录》中,难道只记载了这么一种治蝗的方法吗?”里长较为理性些,继续追问。 杜淳摇摇头,不慌不忙地道:“非也非也。上面还记载了晚些时候,南方治蝗的经历。他们受到蝗虫喜光的启发,大胆地点燃起篝火,又举起无数的火把,吸引蝗虫靠近。等它们靠近的时候呢,趁着它们被火烧得体无完肤,又筋疲力竭的当儿,围上去尽力扑杀……这种方法也可以和坑杀法一道使用,效果奇佳。” 这一番话说完,人群里登时起了唏嘘之声,里长等人的眼睛更是蓦地明亮了一下。 听起来,这法子不错嘛! “从前,果真有人使用过这法子?”一位乡绅不可置信地问。 “诸位若是不信,尽管去找来那本书,自己瞧瞧就是。”杜淳背着手,再没了先前的紧张兮兮,而是展现出一副淡然自若的模样,“另外还有《倚天史》、《敖汉史》,都可以一并拿来瞧瞧,上面分明也是有着古时百姓治理蝗虫的记载的。” 江铃听得云里雾里。 什么倚天、敖汉,全是她从没听说过的朝代。 看来,她流落到的是一个架空的时代,这古往今来的历史跟名人,她还得重新熟悉熟悉才行。 众人见杜淳说得这般胸有成竹,先就信了几分。 里长为了给众人一个交代,也果然想看看杜淳等人是否真的是胡氏口中的“满嘴胡言”之人,于是不怕麻烦的,叫人去拜访村里的秀才李琛,请教他史书中是否有此类的记载。 村里的秀才只有两三个,有两个还去镇上教书去了,余下这个已经年近花甲,是考了大半辈子总是落第的老秀才了。 李琛只知道埋头读书,余事不理。只生了个闺女便再没有所出,后来闺女大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嫁去了别村,有了孩子后更是鲜少回来探望。 自从父母亲去后,李秀才的衣食住行便全部由妻子孟氏照顾着,整个家也靠她做点手艺,再下地干活儿苦苦维持着。 人人都道他娶了个不可多得的贤妻,否则就他这个两耳不闻窗外事,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,恐怕早就老无所养饿死在街头了。 可就因他满腹经纶,村里有孩子进学堂读书的,便格外得敬重他,常常过去请教,他也是有问必答。 约莫一炷香的工夫过去了,去请教李琛的人回来了。 与此同时,另有一人在远处,高举着手大喊着,“看我们拿什么来了?可是刘家新打造的猪笼子!他们也是豁出去老本儿了,非得看着祸害他们那外甥的妖女一死了之,才大快人心那哈哈!”
第36章 架空时代
农女有空间:带着太子去逃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