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9 完结:廪实书院

  又是一年开学季,廪实书院门口人头涌动。   若是细心观察,便能发现,人群中全是父母带着十岁以下的孩子。观其穿着,可见都不是什么富裕人家。   “出来了,出来了!”   人群一时激动起来,但很快,随着三声锣响,大家很快安静下来。   这可是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大事,真能考入廪实书院,就是考不了秀才,也能习得一门糊口的本事。   “廪实书院第十届,萌芽班录取名额,现在公布!被录取的学子,请三日内携带户籍入书院学生处,领取入学证明。冒名顶替者,永不录用!铛!”   现场人太多,大声朗读三遍才正式开始唱名。   “第五十名,青川县马家坳,马大树。”   “第三十五名,南岭县青石镇,古洛。”   “第一名,府城周家庄周壮石。”   随着唱名结束,现场已经忍不住开始乱起来。念到名字的欣喜若狂,没念到的,毕竟还是十来岁的孩子,不用大人责备,就哭了起来。   古洛满脸通红,被古三兴奋得一把抱起,挤出人群:“大郎,你中了!”   “对,爹,我以后可以像大哥一样去读书了!廪实书院可比大哥读的私塾好多了。”   古三听他说起古江,脸上的喜色不由落下来几分:“以后你来书院读书,我和你娘带着你二弟、三弟也都来府城,陪你读书。爹也想通了,咱们三房在你爷爷奶奶眼里,再苦再累,也比不上大哥儿、你四叔一根手指头。”   古洛小脸上满是担忧:“爹,在府城找得到活吗?”      古家父子这样的对话,发生在不少本次录取的学子中。廪实书院每年春季,就会招一批萌芽班学子,年龄为七岁到十二岁。免费学习三年,包吃包住。   三年后,进行考核。没有达到要求的学子,可以转入廪实职业班,跟着手艺人学手艺。   继续往上读的学子,一切费用都由书院负责,直到考中秀才。   廪实书院主要招收家境贫寒的子弟。高级班则是所谓的“失败者”所在的班,全是屡试不第的学子。   所以,纵然书院这些年成绩不错,但总的来说,数量与其它老牌书院是不能比的,倒也没有引得其它书院的仇视。大家的方向不同,自是无碍。   不过杨成在五年前春闱中中得同进士,可在府城掀起了不小的浪花。   此后廪实书院书院算是入了大家的眼。可惜书院入学要求奇葩,倒是拒绝了不少学子,一时引起了不少争议。      民间史记:后西末年,廪实派官员因屡次上书皇帝加快解决各地灾情,被皇帝迁怒,凡是出身廪实书院官员皆罢官免职,传承二百多年的廪实书院在大火中消亡。   后新朝立,廪实派学子何新阳有从龙之功,官至宰相,遂廪实书院重建,遍布新朝三十四州府。
139 完结:廪实书院
我在古代开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