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四章 封镇

  午时三刻,杨刘氏醒来看见女儿带着外孙、外孙女过来看自己,兴致很高,眼瞧着人都精神了几分。   不住地给连知味夹菜:“大妹多吃点,来舅舅家别客气,可要吃饱。”   又给连之木舀了一勺蛋羹,“哎呦,姥姥的小木头,可壮实了不少,脸上都有肉了。”   连之木现在可有几分穿衣显瘦,脱衣有肉的样子了。这两年连知味的辛苦也不是没有收获,连家的荤腥可是多了不少。小孩子那也是见风长,这一年看着圆润了不少。   连知味看姥姥吃的不多,那碗蛋羹本来是给姥姥做的。病了好些日子,嘴里寡淡,嗓子也不舒服,只能吃些软烂的食物。   给小弟使眼色,别看现在才四岁,那可是全家最精明的一个。收到眼神,秒懂,端着碗就跑到杨姥姥旁边,举着勺子要喂她。   “姥姥你也吃,可香了,娘专门给你做的。来,啊.....”   “扑哧”几声,众人都笑了,这个鬼精灵。   杨刘氏眼泪都笑出来了,“好好好,乖孙子,可见是个孝顺的。”含笑吃了一勺外孙舀的饭。   连知味趁机开始活跃气氛,讲起连之木在家的趣事。   杨刘氏被吸引着,看她说得妙趣横生,吃饭也胃口大开,不知不觉多吃了半碗粥哩。   “哎呀,二妹来了真好,你看娘今天多高兴。”钱氏语调轻快地跟杨大说道。   “可不。心情好了,娘这病就能好的快些。”杨大道,看来以后爹娘要是再有什么,得通知外嫁的妹妹还有二弟、三弟那里听话的小辈过来看看。人老了,极喜欢看儿女日子红火,合家欢乐。   吃了午饭,杨氏把母亲哄睡,三人就准备离开了。   钱氏拉着杨氏的手:“二妹,好不容易回来一次,怎地不多住一晚上?你看娘今日可高兴了。”   “大嫂,家里也没打招呼。本以为娘就是老毛病翻了,问题不大,看看我就回去了。”哪里想到老太太这次真挺严重。   “舅母,今天我们先回去。等几天把家里安排好了,让我娘回来抽空多陪姥姥几天。”连知味本想着就让母亲住下,杨氏却考虑到也没跟婆婆提前说,啥都没带。只好今天先回去。      回到家天都已经黑了,连二在村尾接到母女三人,悄悄松了口气。   “娘咋了?有点严重吗?我瞅着天都要黑了,再不回来我都要去你娘家接人了。”   杨氏低语:“快回去吧,晚上再给你细说。来,你把木头抱着,都睡着了。”   连二从连知味背篓里把睡得正香的连之木抱出来,“行,还等你们吃饭呢。”   吃了晚饭,二房都往连二夫妻房中去。   苏杏花悄悄问连之树:“之树,你知道娘去姥姥老家发生了啥不?我看她回来,脸色不是很好。”   “估计是姥姥的病吧。三丫不是说,大表哥都被叫回去了吗?”   等儿女都到了,杨氏这才说起杨姥姥的病。末了,跟连之木说道:“今天我带三丫和你小弟去,你姥姥可高兴了。我跟你爹商量了,过两天我就收拾东西,回家陪你姥姥几天。”   “杏花,家里就托你好好照看了。特别是你小弟,你可不能再惯着他,一撒娇就饿给他吃糖。”   上次水灾跟苏杏花回娘家住了半月,连之木跟她两个感情可好了,带出去还被不知情的乡邻调侃,问是不是她的孩子。可闹了好打一场笑话。   连之木知道大嫂有好吃的。在苏家,李氏也喜欢他精灵聪明,可让这小子撒娇卖萌,骗了不少零嘴回来。   苏杏花脸微红,没办法,看着小叔子活泼可爱的样子,心都要化了,哪里抵得住他那八个含糖量的“大嫂”呢,“知道了,娘。一天就给一小块。”   “哪能天天吃呢。”杨氏有些哭笑不得,“三天一块,就这么定了。丫头,监督你大嫂和小弟。”   等孩子们都离开了,杨氏跟连二又商量起来:“上次丫头卖了那对大雁,硬是给了我几两。当家的,你看我给娘送一两过去,可行?”   一两银子可以吃上五个月的药,已经是极重的礼了。连二也不反对,前些年连家艰难的时候,丈母娘也没少补贴杨氏,“那也是我娘,咋不行!要不你再拿只鸡过去,给老丈人也补补身体。”   杨氏欣喜于丈夫的开明,“给银子就可以了。鸡是家里喂的,我要是拿了给娘家,这不好。几个妯娌都看着呢,还有侄媳妇。你让娘以后怎么好做呢?”      一大早,空气中弥漫着白色的雾气。阳光破开云层,洒向大地。   不过流民们并没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,这难得的好天气,已经完全被即将再次面对未知的恐惧给覆盖了。   封镇了。   吏胥已经再镇门口的空地上摆上了桌椅,旁边有青壮守卫着麻袋装的粮食。   流民们被人驱赶着,朝镇外走去。   队伍中开始传来妇女的低泣,哭声像会传染一样,很快整个流民队伍都开始骚乱起来。   小吏一看情况不对,大声喊起来:“县令大人仁慈,从我们南岭县离开,男子一人八斤口粮,女子五斤口粮,十岁以上的孩子三斤,十岁以下的一斤。”   “这都是县令大人给大家造福,其它地方可没这么好,还给送口粮的!”   “我劝大家,过了这个村,就没这个店了,见好就收!”   小吏的话渐渐安抚住了大家,流民都开始计算起来。   这县令挺大方,粮给的不少,省着吃,最多可以坚持一个月呢。   老老实实的排队,去门口领粮食。   领到粮食的流民,不舍地回头看了看青石镇,步伐沉重地朝大道走去。   不管前路如何,暂时是饿不死。在这里待了二十来天,已经很不错了。每天都能吃到点东西。   吴二狗和吴铁头也混在人群当中,领了粮食,两人就慢慢往前走,等着同村的人一起汇集成一个小队,再一同往前走。这种队伍在流民的队伍很常见,都是一个村一个族的,几十人一起走。才能抵挡路上各种未知的风险。
第四十四章 封镇
我在古代开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