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章 流民3

  连八爷也不阻止,放任大家讨论。   等声音渐渐平息,这才开始发言。   “不用我再强调各种厉害了吧?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!不好好防范,那可是要出人命的!”声如洪钟,一个个字落在人们心上,刚刚有恶意揣测的村民,有些悄悄垂下了头。   “独木难支,众志成城。这个道理,相信大家都懂。”连八爷敲了敲烟灰,“咱们谷水村,背后是青云山脉。所以村口那块,才是流民最容易进入的。村尾穿过我们村的地,是跟土沟村连着的。”   “总的来讲,主要防范村口和村尾。每户出一个人,一天晚上七个人,一旬轮到一次。晚上一个时辰对穿巡逻一圈。村口四个人,村尾三个人。”   连八爷看着众人,“这样安排,没意见吧?!”   “叔,没意见!”   “没意见!”   “可以!”   “一户人家只用派一个人,一个月才三天晚上,不耽误事。”   ......   连八爷很满意大家的态度,人群中有几家不甘愿的,看大部分人都同意了,只好按捺住。可不能当出头鸟,唱反调,不巡逻真出了事,到时候可不是要找第一个反对的麻烦?   连土站出来,代替连八爷发言,分组早就已经提前找到族里有分量的人家商讨好了。真要拿出大家一起讨论,那可能天黑都没个结果。   “现在我说一下,值夜顺序和人。初五,我家、德青叔家....;初六,德文叔家(老连头).....十二,.......”一口气念完,“都清楚了吗?”   “哎哎,我家事初几来着?”   “我咋知道,只听了我家的。”   顿时下面开始有点混乱。   “行了,安静。吵吵啥!不清楚的也没事,到时候我每天晚饭的去通知值夜的。”连土道。   连知味一看,这样咋行,多浪费时间,眼睛一转,想了个主意。   “大伯,爹。这样天天去通知,多麻烦。我看不如这样,去找点黄豆和草纸,几号值夜就包几个;要是黄豆太小,就找小屁孩去河边捡小石子,搓一团泥巴,按上去,又不会掉,不就清楚了?”   连大两兄弟一琢磨,办法不错啊,黄豆确实容易弄丢;石子就不一样了,小孩子就可以办妥。   连二找到连土,告诉他。连土看了眼连知味,满是赞赏,“散了散了,回家等通知!”   等散了会,连八爷家的老幺连水就召集村里的小子们,几十个一起,去河边玩泥巴。   开始之前,连水说道:“所有人分成两队,一队跟着我,摔泥巴;一对跟着之栋,捡石子。泥巴都要做成四四方方的,石子呢,大概大拇指大小最合适。”   “大家伙加油干,晚上请大家喝鸡汤!”小孩子们兴奋起来,一个个乐颠颠开始行动。   鸡呢,还是连知味奉献的,还有一些杂鱼;菜是几家相好的凑的,也就每个小孩从家里端个碗来,一人一碗,意思意思。   晚上,每家人都收到一个嵌满浅色石头的泥块。   送东西上门的,是村里半大的孩子,口齿伶俐:“土叔说了,看,大石头是十,小石头是一,合在一起就是值夜的日子啦。”     麻利地送上门,飞似的跑走了,还有三家呢,可给抓紧送了,就能去喝汤了!   真的有肉耶!      县衙。   田县令刚刚才从府里回来。知府专门紧急召集了所有县令,告知大家现在外面的情形;同时提醒各县,严厉防范流民,随时做好封城准备。   县里的流民,早就被田县令叫人严加看管,又出面游说了几家大户,捐粮捐物,在县里开设了几处施粥棚。   眼看流民越来越多,县衙人手不足,已经无法控制这么多流民了。   田县令想封城。   但是入了冬,等不了多久,就会开始下雪。到时候这批流民,头无片瓦遮身,腹无两米果腹.....   人在极端情况下,很容易就走上了歪路。再放任他们这样下去,出乱子只是早晚的事,现在已经是小乱不断。   田县令挥退前来报信的衙役,焦躁不安地在书房来回踱步。眼看着自己第二任五年期满,他有心往上挪一挪,最次也要换个地方。   临南离楚王杜玄翔的封地很近,田县令收到风声,各地叛乱不断,楚王也蠢蠢欲动。   这要是楚王真的....到时候临南可就是首当其冲!说不得他们这些原来的官员,就要成为叛军刀下亡魂。   坏消息简直一件接一件,自己的仕途怎么就如此坎坷!田县令仰天长叹,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收拾眼前的烂摊子。   要是一个不好,没等来楚王的叛军,流民就能把自己连人带骨头生吃下去!   这该如何是好?如果辞官回乡,能够保住一家老小,在老家还能过上富裕日子。   人都说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,南岭虽然比不上那富得流油的江南,依靠河运,十来年他也置办了不少家业。   想着要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仕途,田县令很不甘心。   “来人,把谢师爷找来!”   “是,老爷。”   谢师爷脚步匆匆,很快就来了,若无意外,东翁叫他肯定是商讨流民的事。   说实话,谢师爷也被眼前的境况吓着了。他跟田县令是同乡,这几天都在考虑,要不要请辞回乡。   有凶兆啊!朝廷是大厦将倾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?   只盼着田县令能看在这么多年自己辛辛苦苦,殚精竭虑的出谋划策,能让自己归乡。   “老谢,你有主意了没?怎么处理源源不断的流民?”田县令单刀直入。   谢师爷苦笑,“东翁,属下无能,确实没有想到好的办法。现在城里的流民太多了,已经影响到普通人家的安危,百姓多有怨言。不管怎么样,第一,后面的流民不能再放进来了;第二,城里这批流民得分批送走。”   咬咬牙,还是把那个主意说出来了:“唯今之计,只有东翁出面,再找大户募捐一次。给流民发放一份物资,让他们上路,离开县城。”
第四十章 流民3
我在古代开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