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 洪灾2

  一语成谶。   眼看着雨在八日上停了,各家各户松了口气,抓紧时间开始修补家中漏雨的屋顶。这也不知道老天爷还会不会继续下雨   连八爷忙得晕头转向,前日周老二的老娘不知哪根筋搭错了,雨小些偷偷回家不知道找什么,结果被松动的房梁倒下来,砸伤了腿。   刚刚周老二媳妇胡氏才上门哭天抢地,说婆婆不行了,求连八爷安排两个青壮送老娘去镇上看病。   又有各家派人来问,都是去镇上寻医问药、采买生活用品等。   田老爹这时匆匆上了门,“老八,借个地方说话。”   连八爷神色一凛,这怕是有大事。两人到了里屋,“田老爹,你这是发现了什么?”   “这雨,糟了。我估摸着恐怕至少得再下上一旬。后面雨下得不会像前几天似的。小河那边,河水已经涨到岸边,向两边得农田里倒灌。”田老爹面色凝重。   “刚刚雨停了,我叫老大去河边看了。东边那口井,水都是浑的。还有河边那一口,已经被河水淹没。”   雨停了,暴雨带来的问题却层出不穷。   村民的生活用水不足,被雨水污染过的井水,不能直接使用,沉淀后最好都要烧开才行。   八日的大雨,大部分人家已经没有可用的干柴,生活取暖都要用柴。但是普通人家首先不会囤大量的柴火在家;第二,柴房一般都是比较简易的,遇上这么大的风雨,好多直接被吹倒了。原来干燥的木柴也全打湿了。   大雨带来气温骤降,不少人换上了风寒;或是厚衣服被打湿了,需要晾晒才能有足够御寒的衣服。   如果真如田老爹说的那样发展下去....情况不妙啊。谷水村地形类似谷地,村民们建房沿着,呈阶梯状往上。大概有三分之的人家在沿河地势平坦的地方。   “沿河这二十多户,得搬啊,不然河水继续上涨,就要灌进家里了。”   “必须抓紧时间,早做打算,我看这雨最多能停上两三天。”田老爹送完消息就赶紧回家,他家就在河边,出门前一家人已经拍板决定往隔壁青石镇去。   石桥镇有码头,沱江水一样会暴涨,镇上也同样受到影响;隔壁青石镇反而地势较高,安全些。田老爹有个姑姑嫁到青石镇,两家这么多年一直有来往,所以打算去找姑姑,在镇上赁个房子。      田家。家里正按照田老爹得打算,分头行事,忙得不可开交。   正所谓破家值万贯,哪件也舍不得扔。   桌椅板凳、箱子柜子、床榻枕席、衣裳铺盖、锅碗瓢盆、粮食...好不容易置办下得家当,现在想到要舍下一些,心痛。   这可都是一家人辛苦这么些年,一点一滴攒下来的!   田连氏看几个儿媳犹豫不决,照这样下去要等到何时才能收拾完?老头子可是说下午就要出发去青石镇了。   只好直接命令道:“带不走的又不是留在家里等雨水漫进来泡烂,收拾好紧要的,剩下的东西,除了床这种大件,剩下的,让老大几个送去相好的人家放着。”   “只带些我们紧用的,一家上换洗衣裳、银钱。粮食等会老大几个挑走,我们娘几个先做些干粮。”   时间紧张,馒头这些要发面来不及。几个人手脚麻利地准备烙些干面饼,存的时间长,也好保存;干吃噎嗓子,到时候拿个瓦罐把水烧开,掰进去,泡软就是一碗,省事省柴火。   再炒些米和面粉,都是熟的,到了镇上可以节省柴火。尽量多准备些吃食,以放万一。      老连家也在准备。刚刚田家搬了些东西来,请他们帮忙保管。   连家也知道田家准备去青石镇的消息。   “田老爹他们住的地方在离河不远,现在八成是要被淹了,这才想着去青石镇投奔亲戚。等这一阵雨下完了再回来。”连二跟送东西来的田大抓紧时间聊了两句。   “我们家这位置倒是没什么影响,倒是不用像田家那么麻烦。但现在紧要的是赶紧添置些东西,把屋顶也加固一下。”老连头说道。   正商量着,连八爷家的老二连之土上门。   “叔,我爹说让大家伙快点抓紧置办些炭火、粮食、药等。沿河的人都得搬出来。午时三刻在村口集合,大家一起去镇上。”急匆匆说完,赶紧去通知下一家。   “现在最紧要的,就是炭火、药、干净的饮水。这样,老二带着三丫头、之材进镇去买东西,尽量多买些。”转头吩咐连陈氏,“多取些银子给老二。”   又对杨氏道:“老二家的,我看趁这个机会,让杏花回和之树回她娘家住一阵。镇上要方便些。”   想了想,有些犹豫地开口:“让之树带些口粮去,顺便也把两个小的都带上。松松身体一直比较弱,这次降温又病了。在村里这雨一直下着,要是真出个意外就麻烦了。只好去亲家那里叨扰几日。”   杨氏找到苏杏花,告诉她:“你看两个小的跟你一起回去,方便不?不行的话还是留在家里,你们小两口回去就行了。”   苏杏花有些感动,嫁到连家来,比早前预料的,日子还要顺利。丈夫体贴,公公婆婆到上面的爷爷奶奶,都通情达理,凡是都是有商有量的。   按理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,既然都嫁过来了就应该同甘共苦,没想到老爷子会考虑得如此周到,让她回娘家住一段。   “娘,方便的。三叔家的松松这几日都是病怏怏的,跟我去镇上,找个大夫给他看看。”   连陈氏取了十两银子给连之树,杨氏又给了他五两:“多带些银钱,去了也不能白吃白住,还带着两小拖油瓶。拜托你岳父岳母,请他们多担待。”   “多住些日子,到时候我叫你妹妹去青石镇通知你再回来。还有就是小松,这你得多费心。你爷爷也是没办法,才厚着脸皮让他也跟你媳妇回娘家。”   “知道了娘。你们在家也小心些。”
第二十八章 洪灾2
我在古代开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