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赐封地,改淮城

  晨曦微露,梨园这边安至与嬷嬷已然快要打扫完毕,二人正打算去小厨房做点吃食,好让安至给王爷带过去,黎管家便面带微笑的走来   “柳姑娘,王爷命我过来传话,说他去上朝了,这王府柳姑娘可随便逛逛,待王爷下朝后便来再请柳姑娘移步书房”   “劳烦黎管家,我一会便去书房候着王爷”安至说着,抬眸对上黎管家慈祥的面孔。   “那便好,姑娘有事随时找我就行了,这王府啊,我熟的很,王爷也是我看着长大的,别看我们王爷平日总是冷冰冰的,王爷的心可是极好的,尤其啊是对姑娘您”黎管家越说越开心,眉飞色舞的。   安至与嬷嬷相视一笑,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飞上瓷白的小脸,像极了落日晚霞,柔美而明亮。   黎管家传完话,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,安至和嬷嬷也转身去了小厨房,今日打算做些甜汤,待王爷下朝尝尝。   ........   朝堂上,吏部侍郎秦汉眉头紧锁,双手抱拳立于殿中“启禀皇上,昨日北域边界离城传来快报,北域大皇子带兵突袭两国边界,我军毫无防备,伤亡损失却不是很大,看样子是在向我元和示威,北域此举大有破边界攻入我元和内部之势头,离成百姓整日惶惶不安,地方官员频频上奏,望保地方平安”   “岂有此理,真当我元和没人了,派去的新科武状元怎么回事”龙椅上的皇帝龙颜大怒,眯起眼睛看着韩国公的方向   “皇上赎罪,那罪臣柳寒江与北域勾结多年,他死了那北域人恼怒发泄,想来也是无可厚非,臣认为,此事并非什么大事,皇上只需再派些兵马前去压阵,料想那北域也不敢再如何”韩向良面色平和,沉稳的回答着    “哦?那国公爷认为,谁可担此重任啊”派新科武状元去镇守北域也是韩国公的提议,如今又提议派人前去,倒要看看,这韩国公此次又是如何打算   “这......”韩国公显得面露难色,不等他继续说话,旁边从上朝就开始面色沉重的九皇子,抬步上前   “父皇,儿臣愿为父皇分忧,为守护我元和出力”朝中议论声四期,这九皇子可是皇上最喜爱的儿子,皇上舍得他如此冒险?北域边界乃柳寒江的老窝,九皇子的母妃可是柳寒江的亲妹妹,九皇子如今要去平乱,是要为柳家赎罪吗?    九皇子听着耳边的喃喃细语,不禁皱了皱眉头,昨日夜里,母妃身边的丫头云儿匆忙赶来,带来母妃的一封信,信上只有两个字,立功。今日在朝堂听到此事,便猜想到母妃意思,只是不明白,母妃为何如此。犹豫再三,还是殿上自荐。   “为国分忧乃臣子之职责,臣愿带兵北上,还离城百姓一片安宁。”元瑾淮目光如炬,拱手上前,望向前方   皇上面露喜色“我元和有诸位,何惧他区区北域。”皇上笑着说   “皇上,臣以为,此次并非要兵刃相见,九皇子为父分忧心切,此番历练也不甚凶险,九皇子贵为皇子,定能让那北域贼人惧怕,也能让离城看到此次皇上对他们的重视。九皇子出征,甚是合适”韩国公有理有据的说到   “臣认为不妥”张丞相马上站出“虽说此次战乱如国公爷所说,但万事都不绝对,臣认为北域此事不可小视,应当派有经验之人压阵,方才稳妥”张丞相为两朝元老,见多识广,他说话在朝中还是有些分量的。   “朕看韩国公现在已然开始有私心了啊,不让誉王出征,是为了你那宝贝女儿吧”皇上打趣道。   韩国公老脸一红,结结巴巴的应道“老臣不敢,只是臣的夫人走的早,女儿是臣一手带大,身为人父难免,难免....”边说嘴角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  “皇上,即入国公爷所说,此次北域之战并不凶险,那臣出兵也是向皇上讨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,多谢国公爷厚爱了。”元瑾淮把话说到顶了,这下,也不好拒绝的。    “好,朕便派誉王,率领十万兵马,即刻整装出发离城,平定边界之争,划分离城为誉王封地,改名淮城。”皇上大手一挥,放出此话    朝下之人皆露惊色,封地?淮城?此举不是寓意将边界与誉王绑在一起了?    “臣领旨,谢主隆恩”元瑾淮最先反应过来,抱拳领旨,神色无异    下朝后,元瑾淮步伐沉稳的向宫外走去,韩国公在身后喊住他“见过誉王”该有的例数这老狐狸还是做足了的    “誉王此去不知何时归,臣和小女在长安等着为誉王接风洗尘”韩向良眼角的皱纹随着他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加深,旁人都觉得,这岳丈真是体贴。    “多谢国公,本王好静”元瑾淮说完便转身离开,留下韩国公渐渐藏不住的狠厉......    而九皇子下朝后本想追上元瑾淮问问此事,便遇上韩国公这么一幕,负手离开了,他得去找母妃告知朝堂之事    此刻的静徳妃一身妃色宫装,眉心的花翎熠熠生辉,她懒散的斜靠在躺椅上,有一下没一下的向池塘里的鱼儿扔着饲料。    “母妃”元定啸边走边喊    “没规矩”静徳妃看见来人,红唇轻启,柔声道   “母妃,今日朝堂...”   “云儿留下,其他人都下去吧”静徳妃微微正身,打断元定啸的话。清退了身边伺候的丫鬟奴才   “皇儿,凡论正事,身边皆要注意,小人比比皆是”这是静徳妃第一次严肃的向元定啸说这些。元定啸怔了怔,点点头   “母妃,今日朝堂,儿臣自荐领兵出征,得到韩国公的复议后,张丞相向父皇进谏让誉王出征,韩国公还稍加阻拦,但最终还是誉王来负责此事,而且父皇还将离城划给他做封地”元定啸一五一十的将今日之事告诉静徳妃,静徳妃的目光缓缓移到池塘里的鱼儿身上,未语。   自从柳家出事后,母妃就变得不一样了,元定啸见状只是安静的站在母妃边上,他大概猜到了母妃的用意。此事若成,他便可北上或许能找到些线索,凯旋后不过有没有收获,有功,便可得到奖励。此事不成,那么派去离城之人,不论是谁,都会有人露出马脚,而誉王,必然是此次出征的最好人选。
第十四章 赐封地,改淮城
可向梨花奢晚醉